<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

        发布时间:18年06月11日 信息来源:妇女联合会 编辑:妇女联合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妇女联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5年8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第三条 国务院制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 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
          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条 国家鼓励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七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八条 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着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九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第十条 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妇女和妇女组织有权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妇女权益保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妇女代表的比例。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
          第十二条 国家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并有适当数量的妇女担任领导成员。
          国家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女干部。
          第十三条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妇女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各级妇女联合会及其团体会员,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
          第十四条 对于有关保障妇女权益的批评或者合理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听取和采纳;对于有关侵害妇女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有关部门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五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第十六条 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在入学、升学、毕业分配、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学校在录取学生时,除特殊专业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在教育、管理、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政府、社会、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创造条件,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规定把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工作,纳入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规划,采取符合妇女特点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组织、监督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根据城镇和农村妇女的需要,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
          第二十一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妇女从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活动,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